山西太行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点黄崖洞保卫战板山工事遗址处在太行山中段的板山壑口,武乡和黎城的交界处。板山主脉南北走向,平均海拔1800余米。八百里太行莽莽苍苍,千山万壑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板山不仅风景壮美,而且具有辉煌革命历史。
黄崖洞核心厂区是一个Y字形结构,右手边这条沟是水窑兵工厂,是当时的生产车间,左手这一条沟里是黄崖洞,因为黄色悬崖峭壁上一个巨大的天然石洞而得名,是我们存放武器弹药的仓库。黄崖洞兵工厂是抗战时期我军规模最大的一座兵工厂,同时也是我们共和国的军工摇篮。
全面抗战刚刚爆发,多数人对国民党还是心存幻想的,那时候共产党刚刚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国民党也确实承诺发放物资,就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从当时的共产党的长远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还是决定要自己修枪造炮,1937年10月他在延安做出指示:“我们必须在一年内增加步枪一万支,主要方法自己制造。”在1938年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每个游击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就这样,在中央整体战略布局下,八路军总部于1939年5月成立军工部。军功部在山西省榆社县的韩庄成立了总部修械所,主要任务是修理损坏的武器,同时还制造一些简易的地雷,手榴弹和步枪。左权将军,时任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当时的总部修械工作,便是由他领导的,1939年7月,日军扫荡范围扩大,威胁到韩庄,朱老总决定,将修械所迁往隐密的山区,同时扩大规模,建立一座兵工厂。兵工厂事关重大,因此选址至关重要。
时间紧迫,朱老总催促左权将军连夜上路,左权几乎走遍了莽莽800里太行山,最后在山西黎城县境内的黄崖山上发现了黄崖洞这个地方。左权带领警卫人员从黎城西北赤峪沟向黄崖洞进发。在黄崖山上有个天然石洞,高25米,宽20米,深达40米,能容下两个连的兵力,是天造地设的军火仓库。而左手边有一片水窑空地,适合建厂房。沿着沟下那条小路,可到西北的左会山口,是黄崖洞通武乡唯一通道。
左权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建兵工厂呢?
仅仅是因为这里有天然的仓库,有空地有水适合建厂房。其实不然,左权在看了黄崖洞周围的地形之后首先想到的是这里具备山地防御战的完美条件:一、从赤峪沟进来之后,两翼有悬崖峭壁做依托,敌人进攻时不能迂回;二是正面是断桥,是妨碍敌人前进的障碍;三、南口、桃花寨、跑马站等地,可以隐蔽配置我方部队;四、正面有开阔的视野;五、通左会垭口和武乡的道路,可以撤退部队,因为地形复杂,敌人追击困难。
从这里也能看出左权副参谋长的脑海中一直有一根“忧患意识”的弦。他已经预想到兵工厂的修建必然不能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做到悄无声息,如何从容应对,掌握主动权呢?那就是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实践证明,中国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离不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
左权向总部汇报工作之后,朱德、彭德怀也来到实地考察,位置很好,但是这么险要的地形,机器怎么运进来,没有砖瓦木料等建筑材料怎么盖厂房?
当时军工部的副部长刘鹏将这个问题交给了军工部新派来的工程师陈志坚。面对建厂房缺技术熟练的建筑工人和建筑材料的问题,这个天津北洋大学土木建筑系的高材生也是束手无策。陈志坚在水窑岭下搭起小席棚,准备长期战斗。按照当时的条件刘鹏部长也只能说尽量把能用的上的工人都召集来。当这些为数不多的工人来到陈志坚的面前要求分配任务的时候,他傻眼了,只能将自己的想法,当前的困难和任务的迫切性全盘向大家交底了:“同志们!”他用手指着水窑空地上一片杂草丛生的地方说:“厂房的地址已经选好了,就在那里,现在是如何解决建材的问题,大家都出出主意吧!”
他话音刚落,工人们就分组议论起来,他也参加到一个小组里,静心听着大家的讨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议论中一个老工人大声发表自己的见解。“山上石头多,没有砖瓦,咱们可以用石头代替,山下老百姓的住房,不都是拿石头盖起来的吗?”。一个青年工人接着说:“我在家学过木匠活,山上有的是树,我看可以找伐了当粱檁门窗”,大家听了纷纷应和着说:“行,就这么干吧”。陈志坚刚才还有些沉重的心,一下子像石头落了地说不出的轻松愉快。
在我们传统的印象中盖房子的原材料砖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大家群策群力中打破原有的固化思维,提取砖瓦房和石头房的“特征项”,合并“同类项”,找出最佳“契合点”,形成新厂房修建方案,使其发挥“1+1>2”的效果。
就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引下,半年的时间,工房、宿舍、办公室相继建成,沿着山谷分布在大约两平房里的厂房内。厂房一共十二栋,总建筑面积五千平米左右,最大的钳工房约一千二百平方米,全是以条石垒墙,用石板做瓦的石头房。
厂房虽然建好了,但是兵工厂真正大规模生产中遇到的困难远不止这些。在与日作战近距离冲锋中,常常会遭到日军五零掷弹筒的轰击,造成很大伤亡,难以发挥我军近距离作战优势,为了更好的压制火力,我们的军工厂准备自制五零掷弹筒。在太行山上要制造它就必须解决两个难题,一是钢材;二是加工条件,特别的炮筒和炮弹壳的加工。没有钢材,把民兵组织起来,拆铁路轨道,把敌人占据的铁路交通线变成了我们军事工业的“钢铁厂”。有了五零掷弹筒,还必须还必须有大量的炮弹,解决炮弹的生产问题,比制造五零掷弹筒更困难,炮弹的原材料主要是钢或者灰口生铁,而且需要量很大,用轨道钢满足不了,根据地又没有灰口生铁怎么办?唯一的途径就是设法利用当地盛产的白口生铁,但是这白口生铁,碳含量高,质硬而脆,不能切削加工。把白口生铁铸成炮弹壳,变成可切削加工的半成品,是解决炮弹生产中必须首先要突破的技术难关。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曾留学德国的冶金专家陆达同志与工人合作,把美式的黑心韧化处理工艺与太行山的焖火技术结合起来,发明了火焰反射加热炉,经过这种处理之后,白口生铁就可以进行车削加工,这一技术是是根据地军工生产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冶炼工艺的一次飞跃。
正是由于遇到了五零炮弹无法生产的技术问题,才迫使兵工厂的技术人员去想着怎么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技术创新,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面对新的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不断的去尝试去探索才能更好的推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正是由于兵工厂在当时有这样一群勇于探索、创新的人才,兵工厂才能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开始正式生产,从刚开始的由每月生产100多支步枪,装备一个新兵连,发展到每月生产的武器可以装备4个营,一年的生产量可以装备16个团,被朱德总司令称作是“八路军的掌上明珠”。兵工厂源源不断的为前线的八路军战士输送着枪炮武器,但同时也成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1941年日军在经过2次试探性的攻击后,终于摸清了兵工厂的大致位置。于11月11日,集结了5000精兵多路合围黄崖洞。由于早期总部未雨绸缪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以及多次的军事演习。这场战争打的非常漂亮。此次战斗历时8天8夜,八路军特务团,以1300人抗击了5000多日军的进攻,奸敌千余人,我方牺牲43人,受伤123人,敌我伤亡比6:1,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开创了中日战争史上空前未有之记录。战后,八路军总部授予特务团“执行命令模范”及“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称号。
生活中并不是一帆风顺,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具备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大局意识,这样的决定才能具有前瞻性、预见性;在困难面前做好最坏的打算,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守好底线,才能牢牢把握主动权;同时在解决难题上,要善于突破思维定势,不翻老皇历才能找出新路子,在平凡的岗位上有创新,善学才能善思,善作才能善成。
前辈的智慧依旧在传承,才能在新中国成立短短70年的时间取得现在的成就。中国发展的多快,快到了我们自己人都不相信,2002年12月11日,统计局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205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然而当时很多人不敢相信,认为太夸张,生怕将来会被打脸,事实上,我们的预期还是太保守了,中国2010年就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全世界包括我们自己都惊呆了,从港珠澳到中国芯,从空间站到北斗,从一贫如洗到中国奇迹,中国取得了世所罕见的成就,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尽管如此我们从来没有说个我们要主宰世界,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华民族也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是和平你爱好他并不等于它就能送到你面前,在今天和平要靠强大的力量换取,我们常说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与其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不如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们现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形成新时代的铜墙铁壁,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奇迹。
常海涛,女,2015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7年11月来到山西太行干部学院,现为山西太行干部学院教研部教师。